|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旅游景点 > 沙河古桥遗址

沙河古桥遗址

关键词:沙河古桥遗址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咸阳在线
  • 电 话:15929296919
  • 网 址:http://www.xianyang.ccoo.cn
  • 感谢 sxxy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2313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沙河古桥遗址


   1986年,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沙河古桥遗址被发现,经考古发掘,这座世界上发现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木质结构桥梁终于呈现在世人面前。但二十年来,古桥遗址命名一直存在不同的说法,大部分学者认为是秦汉时期的古木质桥,但也有学者认为是汉唐时期的西渭桥。经过一些专家长期孜孜不倦的考证,最近,古桥遗址命名又有了新的解释。

    世界上最早的木质古桥遗址

    今年6月中旬,记者来到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寻访了沙河古桥遗址。据古桥遗址文物管理所所长林文君介绍,沙河古桥遗址是1986年农民挖沙时偶然发现的,在历史上没有任何记载。1989年,经考古发掘,发现桥的总遗址长度为306米,发掘长度为106米,在原址上修建的大厅长为76米,宽为16米,暴露出桥桩16排、112根,每排间距3—6米。已经露出的木桩高度平均在2米左右,直径平均为40厘米,木质有松、柏、杉、桑,还有贵重的楠木,桥面已不复存在。已经发掘出的古桥遗址是桥桩相对集中的一部分,大厅外还有30米,已填埋保护。

    考古发掘中,在一号桥的东侧300米处又发现二号桥遗址。1989年,文物部门对一号桥遗址进行了发掘清理。中科院西安黄土与第四纪地质研究室采标木进行碳十四测定树轮年龄为2350年——1910年,木桩绝对年代为2200年左右,为我国秦汉时期的大型木质桥梁。后来根据很多专家的推测,一号桥兴建于战国晚期,完工于统一时期的秦帝国。桥桩上有很多被烧灼的痕迹,说明这两座桥被人为毁坏。究竟是如何被毁的,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是秦末项羽攻破咸阳后,西屠咸阳,放火焚烧宫室,并烧毁了这座桥;第二种说法是毁于西汉末年导致关中生灵涂炭、大型建筑“十不存一”的农民起义。从最新研究和遗址出土的文物证实,项羽毁桥说已站不住脚了,目前倾向于西汉末年农民起义毁桥说。

    1989年,考古人员在桥南端发现了7块约700×110×7厘米的巨型铁板,每块重约2—3吨,有人认为是桥下的导流槽,也有人认为用于固定桥端的材料,具体有何用途,目前尚无定论。桥址附近出土有秦汉时期的铜器、铁器、砖瓦等文物100多件,以砖瓦和瓦当数量最多,其中时代最早的是变形夔纹瓦当、五角水道、素面半瓦当、绳纹简瓦、板瓦等,它们的形制和秦咸阳宫遗址出土的同类文物几乎完全相同,其时代为战国晚期和秦代。尤其值得人们注意的是在一号桥南30米处发现一件大型铜饰,其外形呈叶状,与秦雍城遗址出土的铜器和秦咸阳宫出土的空心砖、方砖上的纹饰风格大体相同。

    张德臣

    古桥为水上宫苑亭榭类建筑

    最初发现沙河古桥遗址并首次试掘的是原咸阳市秦都区文物管理委员会主任张德臣。起初,张德臣第一个判断就是“西渭桥”遗址,后来各大媒体均以发现了“西渭桥”遗址做了广泛报道,有人还发表了《西渭桥考》专著。但随着大量战国后期和秦汉文物的不断出土,许多专家对此提出异议,沙河古桥遗址最终被大多数专家确定为秦汉古木质桥。

    最近,已经退休的张德臣又对此提出不同的看法。在发现沙河古桥遗址并组织发掘后,二十年来,张德臣又对古桥遗址进行了多方考证。他认为,当初对古桥遗址的命名为“沙河古木质桥遗址”欠妥,应该是秦汉水上宫苑亭榭类建筑。同时他也否定了“西渭桥”一说。

    张德臣认为,古桥遗址所在地属于秦汉上林苑的范围,西汉时周亚夫曾在此驻过军,这一带的村名如西屯(驻军)、资村(物资储存)、东张(帐)、西张(帐)都与驻军屯兵有关。由于清代以前的地方志均无此地的记载,因此只能根据现有的考古发掘资料和当地风俗、地名等进行推断。据一些老人讲,过去这里叫打鱼屯,是一片汪洋。后来河床干涸,成了一片沙地,因此被当地称为沙河。因发现木桩遗址位于河槽中,所以当时定桥址名为“沙河古木桥遗址”。

    张德臣说,后来发掘出土的大型铁件和各种陶制建材的出现拓宽了该遗址的文化内涵及研究价值。从规模看,可以肯定,该遗址应属秦汉上林苑水上宫苑亭榭类的建筑,建筑中有桥,即融宫苑、亭榭、桥梁为一体的组合式群体建筑,也不排除多功能作用。也就是说,既是水上亭榭宫苑建筑,供皇宫贵族游览娱乐,也可出长安城西行,过此桥,再过西渭桥,北上茂陵、平陵,西到周至、户县,南达巴蜀。至于汉唐西渭桥一说,已被大多数考古专家所否定,因为后来的考古发现西渭桥遗址在今两寺渡渭河河段,已发掘出河床木桩。

    林文君

    既有桥又有宫殿还有铸币工场

    2003年,沙河古桥遗址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在沙河古桥遗址周围发现了大量的汉代砖瓦残片和铸钱残范及工具,对此沙河古桥遗址文物管理所所长林文君对古桥遗址多方考证后认为,沙河古桥遗址并非简单的一座桥或一个宫殿,而应该是一个既有桥、宫殿建筑,又有铸币场的大型综合遗址区。林文君说,沙河古桥遗址在2000年前的秦汉时期位于汉长安城章城门与直城门之间正西,相距约25公里。汉长安城三面环水,水上各有桥,北面渭河有渭桥,东面灞水有灞桥,西面丰水之上自然也应有桥,沙河古桥遗址应该就是丰水之上桥梁的遗址,是出入长安京城的水上交通要冲。秦汉时期,渭河南北岸各有一条东西大道,丝绸织品就是通过这两条大道运送的。无论汉长安城还是上林苑所生产的丝绸出京,第一站要过的桥就是现在的沙河桥,再经户县、周至,翻越秦岭栈道到达蜀地。而从印度、南亚、西南亚运来的物资,也要经过这里进入长安,沙河桥是进入长安的最后一座桥。

    这两座桥除了是秦都出咸阳、汉都出长安等交通要冲外,其位置又在上林苑中,秦汉时期的皇帝、王公贵族、大臣等去上林苑游玩必然经过这里,早年西周时期也是周王去周原祭祀宗庙的必经之地;官方祭祀平陵要经过这里,还有射猎、训练水兵等都要出入这两座桥,发掘文物中大量的建筑材料及铁剑、弩机(当时国家配备的制式装备)都可以说明这一点。2003年4月,沙河古桥遗址文物管理人员在一号桥址以北发现很多汉代的砖瓦残片,最具代表性的是汉代云纹瓦当。可以说,在秦汉时期这里既是交通要道又是游玩之地,遗址原貌应属于桥梁、宫殿俱有的综合性建筑。

    林文君说,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工作人员在遗址附近捡到了三块铸钱残范,从其背模的形制看,应当是汉代五铢钱的背范。到2007年4月,沙河古桥遗址北面沙壕及其周边陆续发现铸钱残范以及与铸钱相关的文物。这说明,除了古桥遗址、临水宫殿建筑以外,遗址周围可能存在着一处尚未发现的汉代铸钱工场遗址。

    最新考证

    古桥为秦汉时期的沣河桥

    二十年来,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曹发展对沙河古道的沙质层进行了大面积和长时间的调查,并结合沙河古桥考古研究资料,认为沙河古桥遗址就是秦汉时期的“沣河桥”。

    曹发展说,大量史料证明,现在的沙河河床不是渭河古道,而是战国至秦汉时期的“沣河”故道,因为沣河出山后至少有过三次变迁。其一,《诗经》“丰水东注,维禹之迹。”这是周人当时所看到的沣河流向,经考证,今长安境内尚存“丰水东注”的沣河古道遗址,黄盛章、胡谦盈等专家有考察报告;其二,《水经注》“丰水出沣溪,西北流分为二水。一水北流为枝津,一水西北流……又北至石墩注于渭。”这是北魏时期的丰水流向,丰水西北流的故道就是今天所能看到的“沙河”。从沙河桥一带出土的文物情况分析,丰水的这种流向至少经历了战国及秦汉唐数代;其三,《宋著长安志》在“咸阳县”条记载:丰水“自长安县界来,流至宋村合于渭水”。宋村是长安县最西北的一个村庄,在东江渡村西南,泥河西岸。这条记载说明在宋敏求写《长安志》时,丰水还是经资村、西屯、东江渡一带向西北流入渭河。在宋代以后,丰水才改道“北流”,成为现今的沣河。清《咸阳县志》有明确记载:“丰水在县东六里入渭。”

    曹发展说,沣河地处秦汉上林苑腹地,自东向西注入渭水,把上林苑南北隔开,秦汉时在沣河上架桥沟通南北交通非常必要。考古调查也曾在今沙河桥南户县大王镇之北发现有秦王朝的钟宫遗址,再南有五柞宫遗址、长杨宫遗址等。当时秦汉皇帝无论从秦都咸阳还是从汉都长安去上林苑西南区游猎,都必须过沣河(现在的沙河桥),因此,沣河上架桥,首先是为秦汉帝王游猎上林苑而设。而汉交道亭遗址的发现,为解决沙河桥的具体用途提供了重要依据。1992年西宝高速公路建设时,在钓台镇安谷村发现了汉交道亭遗址(交道亭因道路相交而得名)。交道亭位于沙河桥之北,从长安城过来的路在此分为两道,一道向西经“西渭桥”通茂陵;一道向西南经沙河桥(即沣河桥)通长杨、五柞等宫,通周至、户县,远至经傥骆道、褒斜道通汉中、巴蜀。

    虽然沙河古桥遗址已被发现二十多年了,但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其研究的热情依然不减,其中仍然有许多未解之谜正等待人们进一步去探寻发掘。至今,这座两千多年前的桥梁仍然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时代最早、规模最大的木质桥梁,在人类交通史、世界桥梁史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10-61744288 传真:010-61744588 邮箱:union#ccoo.cn
地址: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308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id":"10"}'>